博物馆IP新玩法:体验经济下博物馆的新出路

博物馆经历了数百年时间的检验,历久弥新,拥有长久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可以深耕的领域众多。在体验经济的背景下,博物馆创造了一种多维的IP孵化方法,越来越注重艺术馆博物馆带给受众的体验,越来越关注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文化背景和精神内核,逐步摆脱单纯移植文物形象符号的做法。

体验经济助力下的博物馆IP,跳出“产品”这个单一模式,通过挖掘、塑造、转化、赋能层层递进,通过新技术、新形式和新内容,将博物馆藏品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

作为文化知识与科技创新相结合的舞台,新兴体验设计理念和交互技术拓宽了博物馆的参观体验,在此基础上的博物馆经济,能够打破传统展览静止、单一、封闭的特点,使博物馆变成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在真实的环境中体验展品,身临其境感受展览故事的场所。那么博物馆在进行营销的过程中都是如何进行IP挖掘的呢?

艺术博物馆IP从何而来?

1. 反差:以反差萌重塑形象

当下时代,新颖有趣的内容往往能够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文物背景专业知识本身有很高的门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特定象征符号的编码和解码。不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就无法真正理解文物。人们之所以觉得和文物之间有距离,往往是因为静静躺着的文物总是和遥远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和文明发展的庄严肃穆主题联系在一起。

故宫就深谙“卖萌”反差之道。从2014年《雍正:感觉自己萌萌哒》、《朕收到一条来自你妈的微信》H5出现,故宫公众号以炫酷风格搭配反差萌文案,打造出“总有刁民想害朕”的网络梗。文章轻松突破10万+,H5频繁刷屏,故宫自此开始“不正经”起来。配套生产 “奉旨旅行”行李牌,“朕亦甚想你”折扇,“丝毫无虑,尽量发胖”骨瓷杯,“冷宫”冰箱贴……故宫淘宝文创不仅创造出年销量10亿的惊人成绩,还完美重塑故宫在受众心中沉闷严肃的形象,一跃成为搞怪、有内涵的头号“超级IP”。

衍生:符号提取自培IP

除了艺术馆、博物馆自身文物及艺术品的符号抽象转化外,在IP提取的过程中,当前许多博物馆开始尝试自培衍生IP。通过寻找文化认同度高的、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符号等来提取基本视觉元素,结合现代审美加以设计,转化成博物馆新IP符号。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开始,新媒体爆款文章的传播,影视、综艺作品的展现,让“故宫猫”进一步走进大众视野。在“吸猫”成为年轻人一种精神寄托的当下,600岁故宫+萌蠢喵星人,更是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其IP打造逻辑是:通过对故宫的猫进行抽象化提炼,让其具有故宫的故事性、传承性,并辅之相应的创新性,使其更具有IP化的生命力。

在这一基础上,故宫开发出《大内咪探》故宫猫App,用户扫码就会有故宫大地图,萌宠当导游,视、听、触、动超现实的讲解,让受众沉浸在故宫红的包围中。扫描《大内咪探》故宫猫AR绘本,3D故宫猫跳跃而起,触摸、旋转、合影超强交互体验,将故宫猫娱乐到极致,使其真正成为高活跃度高辨识度的自培IP。

3. 翻新:旧瓶新酒玩出新意

再古老经典、再韵味悠长的资深博物馆,也需要说现代语言,而且是不流俗的个性语言,才能走进时下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的眼中,在与现代文明的对接中得以传承。在固有的内涵上再生嫁接,与不同的品牌、事物、人物在碰撞中生发出新芽,并运用至新的载体和衍生品上,以新面孔示人,实为IP挖掘的一种新途径。

近些年来已有博物馆与游戏、电影和其他品牌涉及不同领域合作,以求旧概念的翻新。比如腾讯与敦煌研究院共出品了五集“敦煌动画剧”,用户可以在微信和QQ小程序“云游敦煌”登录观看。同时还可以选择角色进行配音,或邀请亲朋好友分饰角色,合作完成故事配音,并进行社交分享。这掀起了年轻人DIY配音的热潮,有人还以粤语、方言等不同的语言配音互动,产生了独一无二的营销效果。

趣味指数:四颗星

来源:NewMediaLab